十堰九旬老人陈映奎:“每天看到国旗真幸福”

时间:2024-10-06 16:48 来源:湖北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原标题:陈映奎:“每天看到国旗真幸福”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袁晓琴)陈映奎,年近九十,是十堰市竹溪县兵营镇赵家河村一位农民,每天早晨让人用轮椅推着他,到镇上党建文化广场,向迎风飘扬的国旗敬礼。

image

镇上值班的党委书记周建华看到他,细心询问身体情况,还送上营养品。陈映奎眼含热泪地倾诉:“每天看到国旗真幸福!”

10月3日,陈映奎惊喜地迎来了几位“忘年交”。湖北医药学院教授刘家敏、竹溪县文旅局长喻泉源等来看望他了。

早在1995年,为了救治10岁小学生柯尊勇,陈映奎写信求援,联系上十堰市太和医院团委书记刘家敏。

image

小尊勇玩塑料玩具,把小喇叭嘴吸进了支气管。当年县里没条件医治,竹溪县教育系统组织师生捐款,委托陈映奎把他带到十堰。

太和医院决定免费治疗,专家们会诊后计划行气管切开异物取除手。计划手术前一天,刘家敏请陈映奎他们吃香辣三合汤。突然,小尊勇剧烈咳嗽起来,在他气管里鸣叫作怪18天的喇叭嘴呛咳出来了。

手术自然不用做了,陈映奎护送小尊勇回家,还带着医院工会、团委倡议的捐款3600余元,按要求转送五胜村小学,帮助其他贫困生。

1997年初,陈映奎找到时任十堰市人民医院宣传科长的刘家敏,表示和哥哥陈映隆要志愿捐献遗体。医院组队来到兵营乡陈家院子,和他兄弟俩签下志愿捐献遗体协议。

image

1998年,陈映隆去世,遗体捐给医院,后转交湖北医药学院,成为中国首位捐献遗体的农民。央视新闻联播和海内外众多媒体报道此创举,凸现了一代农民的思想境界。

陈映奎是位农民通讯员,曾在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各级报刊、广播电台上发表稿件。他懂政策、知法律,长年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受到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群众好评。

image

上世纪九十年代,竹溪县许多农民外出打工。陈映奎大儿子在山西大同遇难,矿主按照“生死合同”补偿5400元。他依法据理力争,获赔1万元,由此产生了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的想法。

荆门市凉河镇村民李永仙的儿子车祸遇难,肇事者只出1万元“私了”,便慕名找陈映奎求助。他劝道:“堵政府大门上访不合法,交通事故处理找公安,法律会还一个公道。”最后获得2.5万元赔偿。

从1995年开始,他十年里奔走10多个省市自治区,行程20多万公里,帮助50多位伤残农民工讨回抚恤金、血汗钱160余万元。

image

时任竹溪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喻泉源,多次采访报道“山沟里的农民律师”,向央视“讲述”专栏推送了《义务帮人的老农律师陈映奎》,为他的正义之行加油。

陈映奎75岁后不便出远门,就在家里办起农民文化书屋,宣讲党的政策、传播科学文化。县里乡上和社会人士都支持他。他关心时事政治,参与志愿者公益活动,在晚年光荣加入共产党。

image

3号下午,鲐背之年的陈映奎,拉着刘家敏、喻泉源、周建华等老朋友的手,连连说道:“我的四个重孙,有两个已成年入党。我们子子孙孙、世世代代跟党走!”

编辑:李晓静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