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丨“小水滴”走进国新办

时间:2025-04-18 18:24 来源:湖北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e23e0066-e5e7-4a64-8059-4f0afe24240d

“得知十年来越来越多库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2024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是对库区群众十年如一日,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的充分肯定。

2025年4月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来自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小水滴”环保志愿者袁慧,分享了十堰市“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美丽中国”的做法。

1db23a97-2052-45e4-8417-027fcad28f66

当指尖触到清波,山河便有了体温。

丹江口库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脉、北方水井,是保障北方受水区供水安全的“生命线”。

这里的水质监测数据令人震撼:长期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在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7项为I类,达到直饮标准。十堰市为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关闭转产规上企业561家,清理网箱18.2万只,库汊围网21.9万亩,5万渔民弃渔转产。袁慧说:“每个丹江口人基本上都担负着守护三百多位北方人饮水安全的神圣使命,所以守水护水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事。”

e55d612d-8073-42c4-9649-ca857ee8e8c9

袁慧在国新办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发言。(丹江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倾一泓清水,润千里京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以来,已累计向北方供水超70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1.14亿人口。目前,北京80%以上和天津主城区的生活饮用水都来自丹江口水库。

每一滴“南水”,都有无数人守护。“小水滴”中有退捕的渔民,有周边的村民,还有当地干部、学生,虽身份不一,但目标一致——把科学术语化作田间地头的家常话,让生态自觉从口号沉淀为肌肉记忆。清漂治污、库岸巡护、植绿护绿……他们弯腰拾起的不仅是塑料瓶与枯枝,更是北方1.14亿人饮水安全的责任。

20eb551a-9fef-4dce-a149-f57649baf647

民间“河长”护河忙。(十堰日报社记者 张启龙 摄)

2022年底,袁慧加入丹江口市环保志愿者行列,成为了“小水滴”志愿者的一员,她化身库岸线上的“移动监测站”,每周雷打不动地开展巡河,捡拾白色垃圾,向居民游客宣讲守水护水节水知识等活动。面对违规垂钓者,她总能用“鱼群是生态晴雨表”的比喻耐心劝导。

袁慧还积极参与清漂净岸志愿服务活动,以“水清、岸净、景美、人和”为目标,和身边的妇女、儿童、老人等各类群体志愿服务组织一道,当好守水卫士,常态化对丹江口库区岸线进行巡查清理,引导库区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让垃圾不落地、污水不直排成为大家的行动自觉和生活习惯,自觉做到无垃圾、无塑料、无化肥、无污水、无公害。另外,还将志愿服务全面融入流域治理、生态修复和文明创建等中心工作中,通过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关心关注生态环保,不断推进环境保护见实效、入人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c77e248f-d6a7-4ed3-bbb7-fdae79d986a2

志愿者在丹江口库区进行清漂作业。(通讯员 陆一 杨宗志 摄)

袁慧十分注重创新传播方式来让“护水故事”走出库区。2023年,袁慧通过直播镜头向北京观众展示水源地群众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责任与担当;在全国志愿服务培训班上,传播小水滴的“钉钉子精神”,让更多人看到环保志愿者的努力。她分享“小水滴”的“钉钉子精神”让更多人看到基层志愿者的执着。袁慧也先后荣获2023年“十堰市百名优秀生态环保志愿者”和2024年“十堰市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8d5cf132-4a62-40cf-b47d-aa728d990319

今天的涟漪,终成明天的潮汐。

“小水滴”环保志愿者、中国好人蒋德新,是袁慧心中的榜样。

丹江口居民蒋德新四代都是渔民,长江退捕禁捕后,主动上交了自己的九条渔船,从捕鱼人变成了护水员,并且带动身边1000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蒋师傅今年已经64岁了,和我父亲差不多大年纪,每次看到他弯腰的背影,我就想起自己的父亲,就像自己的父亲在守护家园一样。我们作为年轻人,也没有理由不接好这根接力棒。”

把守好这一泓清水代代传承下去。袁慧和志愿者们从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入手,围绕宣传宣教、清漂净岸、巡河护河、文明观察、植绿护绿开展一系列活动,广泛动员群众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3万场次,共同当好守井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698e87ce-84f5-4e89-a1f4-4cfca57a02a7

志愿者在丹江口库区岸边清理。(丹江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增进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动员更多人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光让大家知道还不够,得让志愿服务触手可及。我们把志愿服务组织延伸至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建在群众身边,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清洁家园、五好单元等开展活动,让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工作岗位实际情况,都有自己的守水护水阵地,可以就近就便随时随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袁慧介绍。

为了让志愿服务人人愿为,他们还开展“最美守井人”培育、选树、学习和推介活动,当地出台了一系列环保志愿服务激励措施,从医疗、教育、养老等11个方面进行奖励,激发大家参与生态环保的积极性,形成“人人争做环保志愿者、人人争当最美守井人”的良好氛围。

1f64265d-f6f3-42ca-98b0-34c641aba490

丹江口库区风光美如画。(丹江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袁慧认为,要促进公众环保意识,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最关键的是让环保志愿服务深入人心,通过组织志愿者,通过理论宣讲、文艺宣讲、政策宣讲等方式,开展守水护水“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守水护水环保志愿服务。目前,“小水滴”志愿者共有16.2万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所嘱,这库碧水映照的既是“国之大者”的战略定力,更是亿万普通人用双手捧起的生态信仰,当“小水滴”们的巡河足迹连缀成线,一个民族关于绿色发展的史诗,在青山碧水间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余宽宏 通讯员:黄候 刘卉卉

编辑:孟静 杜宇慧

美术:杜宇慧

审核:张磊 吴文娟

编辑:陆兴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