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丹江口市尹家沟村挖鱼腥草。
“王宝钏为爱挖野菜,我挖野菜因为馋……”家住张湾区的市民王晓雨在抖音平台发布一条采摘野菜的视频,并配上魔性 BGM,一夜之间收获2万点赞。王晓雨随后又更新了几条挖野菜的 vlog,分享了荠菜馄饨、马齿苋煎饼等野菜的特色吃法,同样获赞许多。如今,采摘野菜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活动,众多年轻人也纷纷加入其中。不过,专家提醒,野菜隐藏风险,尝鲜需谨慎。
社交新宠:年轻人组团挖野菜减压
像王晓雨这样的“野菜特种兵”如今不在少数。连日来,每逢周末清晨,在郊外总能看到年轻人三五成群,背着竹篮、拿着小铲子去采摘野菜。
26岁的程序员陈阳就是被朋友拉进“挖野菜圈”。“平时天天对着电脑,眼睛很难受。到山里吹吹风、挖挖菜,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陈阳展示手机里的照片,他和同事举着挖到的野菜合影,每个人脸上都沾着泥土,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在社交平台上,“挖野菜搭子”成为热门词条。有人发起“盲盒挖菜挑战”,随机组队前往未知地点探险;还有人组织“野菜交换大会”,带着自己挖到的艾草、蒲公英等野菜,与陌生人交流烹饪秘方。“这种感觉超治愈!”“00”后大学生林悦说:“周末既能体验开盲盒的惊喜,又能结识新朋友,比逛街有趣多了!”
“以前带娃露营,光是准备帐篷、桌椅等装备就累得不行,现在拎个小铲子就能出发!”家住万达广场的宝妈周琳笑着展示装满野菜的竹篮,身旁5岁的女儿正踮着脚,小心翼翼地用小铲子挖荠菜。
“妈妈,这片叶子好像爱心!”孩子蹲在草丛边,辨认着野菜,不时发出惊喜的呼喊。相较于露营时孩子盯着电子设备,挖野菜让孩子们真正亲近了自然。而且,收获的野菜还能变成餐桌上的美食,当孩子品尝着用自己挖的野菜制作的馄饨时,满满的成就感溢于言表。简单实惠又充满乐趣,挖野菜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年轻宝妈带娃的首选活动。
专家表示:野菜营养价值并不比普通蔬菜高
“有些市民喜欢依靠手机识物软件或网络教程来辨认野菜,这其实如同开盲盒,难以做到精准判别。”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植保站负责人李少青提醒,市民在挖野菜时,对植物的识别一定要谨慎。
以荠菜为例,荠菜的叶形变化多样,即便在野外同一处,开着相同花朵的荠菜植株,叶形也可能呈现多种形态,甚至同一朵花下的叶片形态都各不相同。断肠草更是植物界的“顶级伪装者”,它的根能冒充五指毛桃,花能模仿金银花,稍有疏忽就可能误食中毒。
出人意料的是,大家所追求的“健康野菜”,其营养价值或许并不比普通蔬菜高。李少青解释说:“这就如同土鸡蛋和洋鸡蛋的争议,野菜所谓的‘养生滤镜’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并没有科学依据。”而且,很多野菜隐藏风险,例如灰灰菜含有光敏物质,食用后可能引发严重的光敏皮炎。而且路边生长的野菜,可能吸收了重金属和农药,根本称不上绿色健康食品。
挖野菜虽有趣味,但这场冒险的风险与收益相比,并不值得。与其在野外碰运气,不如去菜市场挑选新鲜蔬菜。毕竟,享受春日野趣的方式多种多样,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正如网友调侃:“王宝钏挖野菜等来了爱情,你挖野菜可能等来救护车。”
此外,每年四五月,部分市民还会去采挖野生竹笋。据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每到春季时,市场上有不少竹笋是私自采挖的野生竹笋。按照法律规定,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进行无序成片采摘竹笋,不仅会毁坏竹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更是违法行为。
(十堰晚报 文、图/记者 张婧)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