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张焱 通讯员 钟泽宇)近日,十堰市太和医院运用脊髓电刺激术(SCS)成功为一名脑出血后偏瘫伴中枢神经痛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疼痛显著缓解且运动功能改善明显,此举标志着该院在神经损伤后遗症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患者王先生(化姓)一年前突发脑出血,虽经抢救保住了生命,但遗留左侧肢体痉挛性偏瘫及顽固性中枢神经痛,半年来辗转多家医院康复治疗未见改善。据家属描述,患者曾因肌张力过高导致腿部持续性抽筋无法下地,日常护理时触碰肢体即引发剧痛。
太和医院神经创伤与功能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张涛介绍,经先进磁共振技术(DTI成像)评估发现:患者右侧皮质脊髓束受损明显,但四肢神经传导通路完整,疼痛伴有痉挛性偏瘫符合脊髓电刺激术适应症。在麻醉、疼痛、康复等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后,医疗团队于3月31日为患者实施手术。
手术团队创新采用神经介入导引技术,克服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椎管狭窄等解剖异常,精准植入电极装置。术后次日开机调试参数后,患者即刻出现积极反应:疼痛评分由术前8分(重度疼痛)降至2分,肢体肌张力显著下降,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术后第三天,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配合开展康复训练,家属张女士告诉记者:护理时触碰其肢体不再引发疼痛。
该中心主任王辉教授指出,脊髓电刺激术通过特定频率电刺激调节脊髓神经信号传导,可同时解决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和肢体痉挛两大难题。相较于传统治疗,该技术具有精准调控、疗效持久、并发症少等优势。目前该院已建立成熟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为术后患者提供个性化参数调整及系统康复方案。
据了解,我国现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基数庞大,其中约30%-40%伴发中枢性疼痛。脊髓电刺激术的成功应用,为这类长期遭受疼痛困扰且康复困难的患者提供了新治疗选择。随着该技术临床应用的规范化推进,将有助于提升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照护负担。
编辑:林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