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将至,不少市民已开始筹划出游、探亲。然而,假日欢聚时刻,亦是各类安全事故易发多发之时。9月25日,记者采访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医疗机构,结合近年来的典型案例,发布包括户外游玩、车辆驾驶、家庭防火等方面的安全锦囊,提醒广大市民在享受假期的同时,务必绷紧安全弦。
户外游玩
登山徒步别逞强,健康防护记心上
徒步登山、亲近自然是许多人的假日选择,但山地环境复杂,风险暗藏。去年10月18日,一名游客在我市某景区游玩时因流连美景延误至夜幕降临,最终迷失方向。在消防部门的帮助下,该游客被成功解救。
“外出游玩务必注意安全,切勿冒险进入未开发区域或复杂山地。”消防人员介绍,徒步时应选择正规路线,结伴而行,避免单独行动。如遇迷路、落石等险情,应保持冷静,立即寻找相对安全区域停留,并第一时间报警求助,清晰描述周围显著地标,节省救援时间,耐心等待救援。
除了方向迷失,健康突发状况同样不容小觑。2023年,一名西安游客在武当山景区游玩时突发疾病,倒在地上抽搐,情况万分危急。万幸的是,正在现场执勤的消防员与医护人员火速反应,协同展开紧急救助,最终该游客转危为安。
记者搜索发现,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医生提醒,出行前,要对自身及家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简要的自我评估。若发现近期身体有所不适,建议先寻求医生的建议再决定是否出行。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确保病情保持稳定,并随身携带足够剂量的常用药物。
防范马蜂
秋季马蜂性子烈,浅色长衣是妙招
当下正值秋季,是马蜂等活动频繁的季节。去年“五一”期间,我市3名市民进山游玩,一名男子不小心被马蜂蜇伤,出现头晕麻痹、呼吸困难等症状,无法自行处置。最终,在消防部门的处置下,男子成功脱险。
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副科长段敬均介绍,马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若在户外遇见马蜂窝时,请绕道而行。如果不小心惊扰到它,立即就近找一个隐蔽位置,脱下外套,用衣服遮盖住身体的裸露部位,保护好头和颈部。
在户外活动时,最好穿浅色长衣长裤,戴上帽子,也可以戴上围脖或者围巾之类的东西,喷一点花露水或者驱蚊剂之类的药物,会大大减少被蜇的风险。
医生介绍,马蜂蜇人后一般不会将毒刺留在被蜇者皮肤上,但也有可能发生毒针折断在被蜇者皮肤里的情况。被蜇后可用食醋等弱酸性溶液反复清洗被蜇处,最后再涂抹能解毒的药物或中草药来消肿止痛,必要时前往医院就医。
车辆安全
出行前给爱车“体检”,远离自燃隐患
自驾出游是假日主流交通方式之一,但车辆长时间行驶加之检查不到位,易埋下自燃隐患。
去年国庆节期间,天津路大洋五洲立交桥处一车辆起火。消防部门到场后迅速将火势扑灭。事后经调查,起火原因系汽车发动机高压油路故障,汽油喷出,被发动机高温引燃。
消防部门提醒,假日长途出行前,驾驶人务必要对车辆进行一次彻底“体检”。重点检查油路、电路是否存在老化、破损、松动、漏油等现象;留意机舱内有无异常气味。一旦发现隐患,应立即送至专业维修点检修,防患于未然。同时,严禁在车内放置打火机、罐装喷雾、香水、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品在阳光暴晒下极易成为“隐形炸弹”。
长途驾驶中,应合理安排行程,避免车辆连续高强度工作,适时停车让发动机“休息降温”。行驶中若发现车头冒黑烟、闻到浓烈焦糊味等自燃先兆,应立即安全靠边停车、熄火,关闭电源。在不确定起火点的情况下,不要贸然完全打开发动机盖,以防大量空气涌入助燃。
家庭防火
出门莫忘“三清三关”,给家上把“安全锁”
假期举家外出或宅家休息,家庭消防安全同样不能“放假”。今年“五一”期间,我市某小区居民厨房冒出浓烟。消防部门到场发现,冒烟区域为居民家厨房,经调查发现,系业主外出办事,忘记关闭灶台火源和燃气,导致锅被烧干。
消防部门提醒,节假日期间,居民要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不乱接电线,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老化电器设备和线路。管理好家中可燃、易燃物品,杜绝火灾隐患,教育儿童不要玩火。
要注意电动自行车防火安全,不飞线充电,不盲目改装电动车,不在楼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停放电动车或给电动车充电。
外出时切记“三清三关”:清走道、清阳台、清厨房,关火源、关电源、关气源。如遇火灾应迅速有序逃生,不乘坐电梯、不贪恋财物、不盲目跳楼。(十堰晚报 记者 徐国文)
编辑:陆兴敏